找到相关内容545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道德观

    建设会议,这也是合乎于道德荣誉。   菩萨的道德荣誉,为自己来说,常常生起惭愧,所谓耻有所不知,耻有所不净,耻有所不能。总是觉得能力有所欠缺,度化众生无法用尽全力,如果愿力无法达成,是一件不名誉的事...的放弃人间的责任,不发服务社会大众,以自我个人逃避众生为清高,像这样就是有道德吗?   本来应该吃的东西不吃,应当穿的衣服不穿,故意吃得很坏,穿得很破烂,难道一定要表示贫穷、下贱、可怜,才是道德吗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951276.html
  • 从“天台教观”论“代众生忏悔”之思想与实践

    在透过佛法的开示及忏悔的仪式中,启发傍类众生之惭愧及往生净土之愿心是助其脱离三途恶道的要因。同时,行者于行放生之时,亦能培养、显发本身之慈悲,共同结下善因,成为忏悔的助道因缘。   在现今时代里...波罗蜜而行方便度化众生,而在度化众生中亦同时以法增益自身,而达悲智圆满。换言之,透过“代众生忏悔”的发与实践,是菩萨修集助道功德的行门之一,如《大方等大集经》云:   复次,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修集助道...

    释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0651525.html
  • 增上信学

      可是有善根在情感方面也要具备惭愧,阿含所说的惭愧,是说我们不该做的事情做了,反省到了就会惭愧,该做的事情没有做,也会后悔惭愧。所以从情感方面来看,一个人除了能分别善恶之外,还要具备惭愧的心情,有惭愧的心情,才有办法去恶行善。而真正的去恶行善要靠我们人心方面的意志力,透过意志的推动,把所有坏的事情去除掉,而好的事情要开发出来,要延续下去,要扩大下去。所以一个健康常态的人来说,应该具备三种根性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951725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。持戒须知犯戒的原因而努力予以对治,这包含四项:一、以听闻、了知学处对治无知而犯。二、以正念正知及惭愧对治放逸而犯。三、以对佛、佛所制律及同修梵行者,修恭敬来对治不敬而犯。四、以努力对治自心烦恼来对...的契机了!” [12]他,所强调的大乘法是以“出世来作入世事”,是“出世与入世的无碍”[13] ,将解脱道与菩萨道连通为一气。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将佛教从脱离人世的玄远信仰(天乘)或遗世独立(二乘)的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2)

    雨,智慧为犁轭,惭愧为辕,正念自守护,是则善御者,保藏身口业,如食处内藏。真实为其乘,乐住无懈怠,精进无废荒,安稳而速进,直往不转还,得到无忧处。如是耕田者,逮得甘露果,如是耕田者,不还受诸有。”...观光参访就是一种行脚参学,一种修行访师,也是一种生活上的阅历。每到一个国家胜地,都要用“”来了解民情风俗、历史文化、生活的方式等,一方面开拓胸襟视野,一方面观照自,因为山光水色、草木丛林等,无一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051958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1)

    惭愧,懂得忏悔,罪过较小,仍有得度的机会;不受戒的人犯了戒,不知忏悔,罪过加重。因此,宁可受戒而犯戒悔过,不能不受戒而犯过,因为受戒才有得度的机会,不知戒的精神,则永无成佛的可能。   戒的要义有...摧破执着之相。其内容包括:□施空,能施之人,体达我身本空,既知无我,则无希望福报之,称为施空。□受空,既体达本无能施之人,亦无他人为受施者,故不起慢想,称为受空。□施物空,物即资财珍宝等物,能体达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251963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2)

    惭愧,懂得忏悔,罪过反而比不知忏悔者轻。不受戒并不表示做错事就没有罪过,犯了过失,一样逃不过因果的报应;好比一个人不懂得国家的法律,触犯了国法,仍然要接受法律的制裁。   律藏中有些戒条是佛陀因应...就是守法的表现。   由五戒再扩而充之,有十善戒□,可概分为身、口、意三业。意业为身、口二业的根本,因此受持五戒,遵行十善法,应从(意)出发,以止恶行善的戒行来达到自的清净,同时也带给他人和平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3)

    粗劣,不敢妄生差别,以惭愧来接受信施,以慈悲将佛法还施于信施。借着托钵的制度,佛陀成道后,住世的四十九年之中,宣说了无尽的妙法,度化了不少的大众。从佛陀推行托钵乞食之法来看,佛法是属于社会的、大众的...专修净土。嘉靖年间,宫中时疫行,奉诏治愈,赐号“无为禅师”。详见《续比丘尼传》卷三《萧山某庵尼无为传》。   □首参淮安湖心南庵老人,示以话头,悟后机辩纵横,老参宿纳不能挫其锋。传以大僧籍,隐迹金山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651971.html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1)

    才是体悟真理与实现自由的道场。   (2)惭愧︰《增含》〈惭愧品〉说︰‘以世间有此二法,(中略)不与六畜共同。’这是人畜的差别处。人趣有惭愧惭愧是自顾不足,要求改善的向上心;依于尊重真理──法,...等说‘勇猛’、‘忆念’、‘梵行’三事的胜于天上,与今所说的三者相同。  惭愧──止息意──梵行胜  智慧──末那沙──忆念胜  坚忍──忍──勇猛胜   这样,诸佛皆出人间成佛,开演教化,使人类同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553050.html
  • 分别与无分别

      (二)冷漠无情者的‘无分别 ’   佛陀教导人们以惭愧、慈悲持戒护生,依慈、悲、喜、舍“四无量”修心,开展慈、悲、喜、舍“四等...差别相   三、正确的‘分别’及正确的‘无分别’   四、何故‘无分别’?   五、如何修习无分别   、后记 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253833.html